2014/04/09
理性秩序滿點的公民不服從運動。
想講這些天來自己對學運該不該好有禮貌的想法。
運動開始以來,由於和平理性的非暴力訴求導致很多內部不滿。這些不滿的聲音很大部分是來自於,其他同樣一直在各個社會運動議題裡衝撞的夥伴和前輩。所有有禮貌、有秩序、對民眾警察友善、嚴格控管、像神經病一樣切割顏色和其他立場,看在嫻熟於社運的人們眼中似乎簡直荒謬至極鱉到極點,因此也衍生出衝政院、賤民解放等等行動方針上的意見分歧。
我也認同衝撞、我也認同面對一個沒辦法溝通的體制,公民有權利採取較激烈的手段。我也覺德國家都要被滅了、日子都要過不下去了誰還管什麼禮貌不禮貌的事莫名其妙(丟筆)。但是但是,這些前輩們,從野百合運動以降大家搞了這麼多年,可曾得到過這麼大的迴響?沒有。因為台灣是一個只有人情味、缺乏同理心、還兼被奴役百年民智未開的鄉愿國家。大家非常願意捐錢給電視上好可憐的失業家庭,但是卻不願意跟失業勞工站在一起抵抗有問題的制度。因為大家最喜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,我買不起房子但是有些人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所以我不該抱怨、要愛我有的不要埋怨沒有的;因為碰巧搭上經濟起飛努力就有錢賺的年代,所以民族性被集體催眠成一種刻苦耐勞的固定形狀。社運永遠是一小撮人的事,公民不服從是迴盪在那一小撮人之間的耳語,沒有其他人知道。
這一次帶頭的幾個年輕人其實也都參加過不少抗爭,丟鞋丟臭雞蛋這些事情也沒少做過,那為什麼這次不是這樣?為什麼這次跟之前都不一樣?我想因為這些聰明的年輕人也發現那些老方法已經行不通了。以前的媒體太不發達,要想把聲音傳出去就只能靠激烈衝撞把事鬧大,現在有了網路,人人都握有發聲權,人人的言行舉止也都可能被放大檢視,於是來到包裝與行銷的時代,誰能包裝得好誰就賣得好。
台灣在這一環非常非常弱,我們一直以為只要品質好就不怕競爭,相信只要品質好自然會有口碑,但最後卻像現在這樣明明有實力卻被韓國打假的。我們東西品質不好嗎?很好啊,不只有IT其實好幾個產業都很強,但是沒辦法讓人留下印象就是很大的問題。舉例來說,我帶日本人在台北觀光時他們都很喜歡台北,但最後要走時他們總會問:台灣有沒有民族服裝?有沒有什麼一看就知道是在台灣買的小東西?有沒有代表性的標誌或吉祥物?我答不上來。逛了一圈松菸誠品、逛了一圈西門紅樓,我真的想不出來。(反觀日本隨便就做出一隻台灣達超可愛大家好買帳,前陣子觀光局的黑熊還不錯但後續也沒看見在推,不知到底在幹麻?)
好離題了,我要說的是包裝,應該把這一切想成一種包裝術。光看看這次有多少父母居然同意、並支持自己小孩參加社會運動就知道。不說別家就說我家好了,每次有大遊行我就會接到家裡電話禁止參加(遊行喔還不是抗爭喔),這次也在第二天新聞出來就被告誡,誰知道到了323竟然改口叫我快點馬上去現場。在以前這種事真的想都不敢想,更不用說有多少人是因為看到這些行為被感動而加入。甚至到最後變成一種好像很酷很潮的事,吸引一堆可能不清楚內涵只想來打卡的人也沒關係,誰知道他或他的朋友會不會有一天就真的栽進去?既然要打著民意為號召,爭取越多人的認同不就越有利。
現在的台灣人很奇怪,關心父母朋友大家說你孝順有心、關心國外新聞大家說你有國際觀、但是關心國內事務大家就說你政治狂熱,我真的受夠這種生活了,關心社會關心國家這種事如果能因此變成一件很潮的事,讓大家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,我認為那就是突破政治冷漠困境的施力點。
當然,關於團體內部決策的黑箱疑慮,以及這期間的民主精神問題那又是另一個層次的事了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